驻悉尼总领事馆接受2CR澳洲中文广播电台“防范电信诈骗”专访实录
2023/06/09

近日,周立民总领事率总领馆有关领事工作人员出席2CR澳洲中文广播电台“防范电信诈骗”专题访谈节目,就领区中国公民防范电信诈骗有关问题接受专访。有关内容如下:

【周立民总领事接受专访】

记者:非常感谢周立民总领事出席2CR澳洲中文广播电台“防范电信诈骗”专题访谈节目,请您介绍一下您和总领馆针对领区中国公民防范电信诈骗提供领事保护与协助有关问题和看法。

周总领事:非常高兴通过2CR澳洲中文广播电台与领区同胞沟通交流。近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连续发生多起针对中国公民的电信诈骗案件,特别是过去的一个月就发生了数起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虚拟绑架”类电信诈骗案件。这几起案件的受害学生及其家属不仅遭受了巨额经济损失,也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令我们十分痛心。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外同胞的安全问题。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全力做好海外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人员的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留学生大多年纪尚轻,社会经验不足,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分子的攻击目标,一旦上当受骗,往往会对个人生活成长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帮助领区中国公民切实防范电信诈骗已成为总领馆领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驻悉尼总领馆秉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始终把领区广大中国留学生的安危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多次下大气力开展针对留学生的预防性领保宣传工作,通过发布领事提醒、召开座谈会、深入校园开展宣讲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帮助留学生提高防范诈骗意识和能力。

在处理电信诈骗类领事协助案件过程中,我们深感“预防就是最好的保护”。今天,总领馆通过2CR澳洲中文广播电台与领区同胞进行沟通交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树立防骗意识,增强识骗能力,尽可能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新州警方及有关高校密切合作,多措并举开展反诈宣传,全力遏制领区针对中国公民电信诈骗案件的频发势头。

驻悉尼总领馆将永远是保护领区中国公民安全的坚强后盾!祝愿广大侨胞及中国留学生生活幸福、工作学习顺利!

【有关领事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

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连续发生多起针对中国公民的电信诈骗案件,请问您能否分享一下最近的案例?

答:近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连续发生多起针对中国公民的电信诈骗案件,特别是针对留学生的“虚拟绑架”类电信诈骗案件。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套取受害者个人信息,精心设计骗局,制造绑架假象,向学生父母索要高额“赎金”。此类诈骗极具迷惑性和伤害性,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精神伤害。

此前,我馆已通过馆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几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借此机会,我们结合具体案例,再梳理一下诈骗分子的手段和套路,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防范能力。

留学生A接到一通语音电话,接通后,对方语音提示“您好,这里是**快递。您有一份寄往国内的快递已被扣押。如需了解详情,请拨1转人工服务”。A按照语音提示转到人工服务后,对方以“需在系统内查询快递信息”为由,要求A提供个人姓名、护照号码、国内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并表示A近期寄往国内的快递中有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已被上海海关扣押。A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对方称可能是A个人信息泄露导致,并随后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上海市公安局”,请A通过电话向“上海市公安局”报案。

电话接通后,所谓的“上海市公安局”在询问A的姓名后,主动报出了A的护照和国内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称A已卷入某重大涉密跨国洗钱案件,作为该案重要犯罪嫌疑人之一正被通缉,并向A发送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具的“通缉令”,威胁A将在短期内被逮捕并遣返回国。如果A不想被逮捕,“警方”可帮助其办理取保候审,但需A向某“国家安全账户”转账160万元作为保证金。同时,因案件涉密,严禁A向他人透露案件有关内容,并要求A近期不能出门,在手机上安装某社交软件,每隔2小时通过该软件向“警方”报备当前情况。在感到A仍对此事存疑后,诈骗分子主动与A通过社交软件视频沟通。视频中,诈骗分子模拟“警方”办案场景,A看到对方确实身着警服后,对此事深信不疑。

A表示手头暂时没有160万,诈骗分子建议A以在澳投资股票、购买房产、申请读博、预交学费等理由向父母索要资金,但A父母均认为事有蹊跷,拒绝向A提供资金。最终,诈骗分子教唆A自行拍摄被捆绑、殴打、向家长哭诉要求解救等图片和视频,然后要求A离开目前住所,入住宾馆,并切断手机、微信等通信渠道,断绝与家人和亲友的联系。诈骗分子在A与外界“失联”期间,冒用A微信联系其家长,谎称A已被“绑架”,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图片和视频以证明“绑架”真实性,向家长索要巨额“赎金”。由于诈骗分子能准确说出A的个人信息,并提供相关被“绑架”图片、视频,家长信以为真,经讨价还价,最终向诈骗分子转款数十万元。

除加强警惕和保护个人信息外,您还有哪些可以帮助留学生预防和应对各类诈骗的建议?

首先,要培养自身防范诈骗意识。比如,当手机收到陌生来电,在电话接通前就要考虑到这有可能是诈骗电话,培养防备心理。如果同学们能做到对陌生来电心存警惕,诈骗分子得手的成功率就会显著降低。

其次,诈骗分子往往会伪装成国内公检法机关、驻外使领馆或国际快递公司与大家联系。如果怀疑对方是冒充以上部门工作人员的诈骗分子,可直接挂掉电话,然后自行登陆相关单位官方网站查询联系方式,并致电核实,切勿根据诈骗分子提示回拨电话。

第三,希望大家多积累一些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如总领馆不会通过电话或电话录音通知同学们有重要文件、包裹需要领取,或者有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如接到“有重要快递未取”、“参与跨国洗钱案”等通知,可直接挂断电话,切断联系。不要轻易相信诈骗分子发来的“逮捕证”、“拘留证”和“国内公检法机关网址链接”。公检法等部门有严格的办案程序,不会通过视频聊天方式展示警服、警徽和警官证后在线进行笔录审讯,不会在线办理取保候审,不会要求当事人缴纳保证金,也不存在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

最后,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联系家长、学校和总领馆。诈骗分子会以案件涉密为由,要求受害者与他人(包括家人、朋友)断绝一切联系,与诈骗分子保持24小时视频通话状态,目的是将受害者与外界信息完全隔绝,防止受害者经亲人或朋友提醒后幡然醒悟。所以大家在遇到可疑情况时,一定要及时联系家长、学校和总领馆,避免上当受骗并遭受重大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能做到以上几点的话,基本上就不会成为电信诈骗案件的受害者。

近年来,新南威尔士州针对留学生的虚拟绑架和诈骗案例是否有增加的趋势?

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新南威尔士州也曾多次发生针对留学生的虚拟绑架类案件。疫情期间,因大量留学生在国内上网课,涉留学生的虚拟绑架和诈骗案例有所下降。今年年初留学生陆续返澳,虚拟绑架类案件和其他电信诈骗案件明显增多。

所谓虚拟绑架是否只针对留学生?

近期发生的几起虚拟绑架类案件的受害者都是留学生。

诈骗分子如何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

根据我馆工作经验,诈骗分子主要通过2种方式获得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一是诈骗分子本身并不了解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电话接通后,再以“需在系统内查询快递或者案件信息”为由,套取受害者个人姓名、护照号码、国内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后续诈骗分子在将电话转接至所谓国内“警方”后,再由“警方”主动报出受害者信息进行核实,制造“警方”已掌握受害者全部个人信息的错觉,骗取受害者信任。二是受害者身份信息此前已通过其他途径泄露,被诈骗分子通过不法途径掌握。这种情况下,诈骗分子往往能直接准确说出受害者的身份信息。

曾有留学生接到自称“中国反诈中心”的电话,经官网查阅,来电号码确实与中国反诈中心官方公布的电话号码一致,请问留学生如何判断真伪?

诈骗分子可通过改号软件将其来电号码显示为某特定机构的电话号码,骗取受害者信任。如受害者对诈骗分子身份存疑,诈骗分子会让受害者通过114、官方网站等渠道,验证来电号码确为有关机构的电话号码,加深受害者对其信任。所以同学们如果看到手机上显示的电话号码和国内有关部门官网上显示的电话号码相同,也不要贸然相信。

如怀疑对方是冒充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机关的诈骗分子,可果断挂掉电话,然后自行登陆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联系方式,并致电核实,切勿根据对方提示回拨电话。

如不慎被骗,应如何处置?

如不慎上当受骗,请及时向澳大利亚警方报案,如款项系通过中国大陆地区银行卡转账取现,可同时向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

在“虚拟绑架”类诈骗案件中,如留学生已被控制,家长接到相关电话或图片视频时应如何应对和求助?

“虚拟绑架”类诈骗案件之所以被称为“虚拟绑架”,主要是因为受害者本身并未真正遭到绑架,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与外界的联系实际上也是畅通的。但受害者因为完全相信诈骗分子,在精神上已经被诈骗分子操控。经过诈骗分子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持续洗脑,最终拍摄了自己被捆绑的照片和视频,制造自己“被绑架”的假象。

这种案件最好的防范方式是同学们增强自身防范意识,不要上当受骗,防止父母收到孩子“被绑架”的图片或视频。

从之前几起“虚拟绑架”案件来看,父母在收到孩子“被绑架”的图片或视频后,只要是第一时间联系总领馆,我们都会指导父母立刻向澳警方报警,同时向父母介绍“虚拟绑架”类案件的诈骗手法,提醒他们不要轻易转账。澳警方接到报警后,会立即调派警力,结合技术手段,全力寻找受害者。找到受害者后,我馆或澳警方会第一时间告知当事人父母。

我留意到很多留学生,包括我自己都会收到一些套近乎的短信,例如“你是不是某某的朋友?”、“听某某说你开了家店…”以此展开话题循序渐进进行诈骗。请问遇到此类短信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呢?

这种短信我们建议大家直接忽视就好。

总领馆在什么情况下会主动联系领区中国公民?

基本上只有大家向总领馆申请换发护照、办理公证或认证业务后,如上传或递交的材料不完整,总领馆工作人员会通知当事人补交材料,但不会有涉及任何财务方面或者国内刑事案件等情况。如果同胞们突然接到自称是总领馆或大使馆的电话,告知你已卷入国内某刑事案件,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

政府机构在什么情况下会要求我提供银行账户或银行卡信息呢?

驻悉尼总领馆不会电话询问领区同胞的银行账户或银行卡信息。凡自称驻外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机关要求提供银行账户或银行卡信息,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